機電院:築牢“愛、懂、會”勞動教育體系,夯實人才培育體系

發布時間:2020-04-30

長期以來,加拿大28在线预测分析機電工程學院始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有針對地打造普适性與特色性兼顧的勞動教育模式。學院在系統文化知識教育之外長期開展“工程訓練”勞動課程,對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價值觀、勞動技能進行培養,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養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經過三十餘年的積累和探索,機電工程學院“工程訓練”課程已形成了“愛、懂、會”的勞動教育體系,成為學校勞動教育實踐的典型範例。

  

“愛”勞動:揮汗如雨,凝成寶貴經曆

對于每位加拿大28在线预测分析機電工程學院的學子來說,“工程訓練”是系統的專業學習之外的一門必修實踐課程,更是大學生活中一段難忘的經曆。通過工程訓練課程,同學們對實踐勞動有了更積極的情感,體會到了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了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一道優秀的焊縫,可能是十幾塊甚至幾十塊鋼片試焊的結果;一把屬于自己的錘子,或許是每天數小時的專注與用心。

車工,是工程訓練的一項内容,主要工作在于利用車床對工件進行精細地切削、鑽孔等操作。“其他工種對零件尺寸精度要求往往隻需要精确到0.1毫米;但到了車工環節,精确度是0.01毫米,甚至是0.001毫米。”2018級機械工程專業顧文軒同學這樣描述他的感受。在他看來,車床上的工作,不僅需要體力,還需要腦力。也隻有自己上手、多做嘗試和練習這一個辦法,才能稍稍掌握其中的基礎。“我們學習操作的是普通車床,一切的操作都是手工控制,要想做出精美的工藝,非有娴熟的技術和缜密的安排難以達到要求。拿到一個需要加工零件的零件圖時,不僅要對工件的加工流程精心安排,還必須在處理時兩手、大腦、身體各個部位全身心地協調配合起來,真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并且,車工中注意事項相當繁雜,更需要你有耐心、有恒心、有毅力,在埋頭苦幹的同時,運用一定的技巧。”

除了車工之外,鉗工、鑄工、焊工、銑工、磨工等工種也都需要參加工程訓練的同學們逐一操作。每個工種都有其專屬的技術要求,也有相應的課程目标。原先覺得工程訓練課程苦、髒、累的同學,在實際上手操作之後,往往會因為勞動帶來的新鮮感與滿足感忽略環境的艱苦與身體的疲憊。

“我體驗的第一個工種是鉗工,要在鉗工台上用虎鉗夾持工件操作,勞動任務是磨一把錘子。”2018級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何麗芬同學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曆,“鉗工的第一步是鋸一小段圓鋼,鋸好圓鋼後便是用锉刀锉,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重複同一個動作,站的腿酸、挫的手酸,自己動手才知道一個工件的完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尤其是手工操作。記得當時還是炎熱的夏天,我們穿着長袖長褲的工訓服,作業過程汗如雨下,但我們都咬牙堅持了下來。三天半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勉勉強強交上了自己親手打磨的不算好看的錘子。工程訓練課程的确令人身心疲憊,但更重要的是,我體會到了擁有勞動成果的滿足與喜悅,這才是我大學生活中寶貴的經曆。”

  

“懂”勞動:千錘百鑿,錘煉勞動價值觀

工程訓練課程帶給每位學子的,不僅僅是勞動果實的收獲,也不僅僅是體力與腦力的鍛煉,更會帶給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中對自身奮鬥人生的思考。

2018級工業設計專業尤超同學說:“鑄工讓我體會到了團隊⏭➰的重要性,鉗工讓我體會到了堅持的意義,而焊工讓我知道做事要精細。尤其讓我感觸深刻的還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發展生産力。同樣的工件,鉗工需要用锉刀磨一下午,而銑工5分鐘就能完成,精度還更高。”

談及參加工程訓練的收獲,“勞動安全”、“勞動實踐”、“工匠精神”是大家提及頻率最高的關鍵詞。2018級機械工程專業胡鑫鑫同學說:可以說在金工實習的每個階段,老師都反複強調勞動安全,第一次進入學校的工廠實踐⛩⛪➰接受勞動教育時,老師就專門用了一節課的時間來為我們講述安全操作。後來進入每一個車間,車間負責老師也都會不厭其煩地再講述一遍。“勞動安全”這四個字已經深深紮根到我們的腦海中了。2018級工業設計專業魯敏同學表示:工程訓練是一次将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勞動實踐,譬如如何切45°倒角,它不僅僅是圖紙上的标注,而成為了一種可實際操作的方法。這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知識最後還是要回歸勞動實踐中,而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此外,通過工程訓練,我們也進一步形成了吃苦耐勞、認真仔細、堅持不懈的優秀品格。我們憧憬的“工匠精神”,它原來是磨出來的。


“會”勞動:由淺入深,打造勞育創新模式

據機電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莊曙東主任介紹,工程訓練中心是面向新工科的工程訓練教學平台,旨在充分貫徹“知行合一”理念,通過勞動實踐提高學生勞動意識,增強學生勞動能力,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學院所有專業的學生,都會經曆由淺入深的工程訓練實習,工程訓練中心的基礎訓練具有普适性,旨在通過簡單的操作和實踐讓學生了解今後的工作環境、熟悉課堂上講授的機器設備;學科訓練結合各專業的特色與要求開展相應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綜合訓練主要面向理論知識儲備豐富的高年級學生,通過設置複雜的綜合性問題,反複訓練和實踐,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訓練主要以參加學科競賽為目标,結合各學科競賽的比賽要求,通過反複實踐創新,争取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同時,工程訓練中心教師團隊會針對不同的專業,制定符合各專業特色的訓練計劃。每個階段的訓練都有老師講授、指導,學生将學過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操作運用起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明确實踐的重要性。

依托工程訓練中心,學院在對勞動教育新模式的不斷探索過程中,創新教學内容,構建核心創新訓練比賽指導團隊群建設,開展“政、學、産、研”多方協同育人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打造雙創成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實現多工種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形成了以中國工程機器人大賽、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大賽、永冠杯全國鑄造大賽等比賽内容的核心創新訓練比賽指導團隊群,獲得了多項全國大賽獎項。多次在各類教學評估中以優秀成績通過專家的評價。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發布後,學院高度重視,工訓中心教師團隊随即開展了在大學生教學過程中開展勞動教育的讨論,并初步制定了“1+5”勞動教育方案,标準為1個學分、20個學時,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實用的、貼近生活的勞動技能。“1+5”模式即“一個項目,五個模塊”。“一個項目”是指學生必須在制作收音機和學習先進的3D打印技術兩項任務中完成一項,教師團隊切實圍繞不同專業,從“機”、“電”兩大主題切入,有效幫助學生控制機械和電路,實現機電合一。“五個模塊”分别是:響應國家機器人政策,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自行相互組隊制作機器人,實現機器人的運動;制定一條适應性生産流水線;選擇一項關于機械創新的項目并完成;根據測試來進行勞動教育,對機床結構進行拆分,以了解工人日常如何使用和維修相關機件;在車間完成勞動相關任務(張潇潇  王嘉晖  馬媛)

 

Baidu
sogou